帮你快速找医生

水肿的困惑

2022年02月15日 8603人阅读 返回文章列表

    本文概述一下水肿,包括定义、分类、发生机制、临床常见病、诊疗建议。
    组织间隙或浆膜腔积液称之为水肿。根据部位可分为局部水肿和全身水肿。根据病因可分类心源性水肿、肾源性水肿、血管性水肿、肝源性水肿、淋巴性水肿、内分泌性水肿等等。
    水肿的成因涉及三个层次:体内外液体失衡,血管内外液体失衡和细胞内外液体失衡。具体讲,与组织液的生成和重吸收关系密切,受毛细血管静脉压、血管内外胶体渗透压、毛细血管通透性、淋巴回流影响。
    临床上各个系统的多种疾病均可出现水肿。饥荒年代,营养不良,低蛋白性水肿。慢性心衰,双下肢对称性凹陷性水肿。甲状腺功能减退的胫骨前粘液性水肿。静脉血栓形成引起栓塞部位远端水肿。慢性肾衰,液体储留,全身水肿。慢性肾炎的颜面部水肿。被蜜蜂蛰伤,组胺等物质释放引起局部水肿。消化系统功能障碍引起营养元素摄入不足,蛋白质合成不足,可引起水肿。垂体瘤,激素分泌异常,可引起水肿。引起水肿的疾病不胜枚举。
    对于水肿的分析,要从基础医学到临床医学,需要掌握水肿相关的生理学知识、病理生理学知识、诊断学知识、内科学知识、影像学等。所以,当水肿时,接诊医生会根据病史、水肿特点、伴随症状、体格检查、合并症等等综合分析,给出检查建议,逐步得出水肿的病因,最后才能全面准确的诊疗。
    单纯的对症处理,比如利尿,或许短时间效果可以,但是治标不治本。必须系统检查,准确诊断,综合分析,最后做出治疗建议。
    切莫小看水肿,是机体病态的预警,必须高度重视,首次发现时建议到较大的医院首诊。
    本短文理论性较强,重点想告诉您的是,水肿病因很多,需要系统全面检查后,才能清晰诊断,制定治疗决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