帮你快速找医生

孟春时节话“肝”语

2017年02月13日 248人阅读

其实很多人都知道,中医主张“春季养肝”,但究竟应该怎么养肝,你未必很清楚。中医里所指的肝并不单指“肝脏”这一器官,而是指一个系统,并不是什么东西在春天多吃一点就算是养肝,无论是食疗、药疗都是吃对了才有用;运动、调整生活节律和情绪,做对了才见效。同时,春天是人体抵抗力较弱的时候,也是多种细菌、病毒活跃的时候,此时养好肝,对人体的免疫防御功能的增强作用很大。
中医肝出问题会有先兆肝并不是单指“肝脏”这个器官,肝与胆相表里,它是一个功能系统,与消化、解毒、造血、生殖、情绪等都有关系。由于肝功能很多,所以肝病的症状非常繁杂。“肝开窍于目”,所以眼睛干涩和肝有一定的关系。“肝主筋”,所以通过指甲可以看出肝脏的充足与不充足,比如指甲断裂等都与肝有关系。“面露青色”通过肝的颜色表现与肝相关。口苦,说明可能是肝胆火旺的情况。但值得注意的是,这些表现只能说明与肝有关系,但不能绝对说就是肝的问题。所以当身体不适时,不要轻易自我诊断,到正规医院找正规医生诊断对身体健康才有保障。
食物养肝吃对了才有用“春季养肝”,但针对肝血不足和肝阳亢盛两种不同体质的人也有不同的养肝方法。每天闷闷不乐的人肝气郁结,属于肝血不足体质,对很多事都着急上火的人肝阳上亢,属于肝阳亢盛体质。对于肝血不足的人,可以用玫瑰花、玳玳花、合欢花泡水,有疏肝解郁的作用,吃大枣或桂圆可以养肝血。中医向来要取类比象,所以“吃肝补肝”对肝血不足也有一定的养血作用。对于肝阳亢盛体质的人,除了避免吃过于辛辣的食物外,还需要清肝火,比如用菊花泡菊花茶,吃薄荷以及用决明子通便秘都有助于去火清肝。
中医讲“酸入肝”,对于肝火过旺者可适当吃些酸味食物,防止肝气过度发散。而肝阴虚者,应少吃或者不吃酸味食物,“减酸增甘以养脾”,多食酸味食品会使肝气过盛而损害脾胃,可以吃一些像红枣之类的甜味食物,以及有助于肝阳生发的食物比如韭菜、豆芽菜和香椿等,对肝很有好处。
去肝火可按揉“太冲穴”“太冲穴”在大脚趾缝往脚背上4厘米处,堪称人体第一大要穴,是人体的“出气筒”,因为它是肝经的原穴和腧穴,是肝经的火穴,能够把肝气肝火消散掉。所以通过按揉“太冲穴”,可以把人体郁结的气最大限度地冲出去。“太冲穴”很好找,在脚背上大脚趾与二脚趾结合的地方向脚腕方向推,推到两个骨头连接的尽头就是太冲穴,按揉方法是找到最痛的点,在这两个部位之间反复推揉,有助于发泄肝火。
养肝同时要养情绪中医讲“气伤肝”,所以肝与人的情绪和心志有着很大关系,肝血不足和肝血亢盛的人都是不健康的。经常调节情绪保持情绪稳定对养肝作用很大,比如多与家人朋友谈心聊天,通过听音乐、看电影等方式释放压力,周末可以去户外旅游来调节情绪等。
中医讲“春三月广步于庭”,适当的户外运动也对养肝大有裨益。此外,对于养肝来说,平时的生活作息非常重要,中医讲“子午觉”,经常午睡以及保证在晚上十一点前睡觉有助于养肝血,保证阴阳平衡。在生活中常做眼保健操、浴目和梳头等都对养肝有一定作用。
养肝与抵抗力相互作用由于肝脏具有解毒和破坏外来有害物质的功能,所以,春季养好肝,对人体免疫防御功能的作用很大。中医讲“正气存内邪不可干”。正气,即指人体的功能活动和抗病能力,邪气则为一切致病因素的总称。中医学认为,疾病的发生主要取决于正气的盛衰,人体的这种防御能力,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抵抗力。
免疫系统区别于抵抗力,它是抵抗力的基础,直接影响着人体抵御外界病毒的能力。春季温差较大,人的抵抗力易降低,同时也是麻疹、猩红热、肺炎、流感等疾病的高发期,面对多种病毒侵入,肝脏的解毒任务繁重,增强自身抵抗力可减轻肝脏防御病毒的压力。对于提高抵抗力的食疗方法,并没有一种或几种食材绝对可以提高抵抗力。找到适合自己的体质,并使得身体趋于阴阳平衡的食物就是提高抵抗力最好的食物。比如阳虚的人可以吃羊肉,薄荷和菊花茶偏凉就不能喝。提高抵抗力,不同体质的人需要不同的食疗方法,完全适合所有人的食疗方法并不存在,但无论吃什么,都要吃烹饪过且易消化的熟食来保护脾胃,因为“脾为后天之本”,所有的生命活动都有赖于后天脾胃摄入的营养物质,抵抗力的提高也是如此。现在,很多人因为H7N9禽流感少吃肉或者不吃肉,这其实会对抵抗力有一定的负面影响,拥有正常抵抗力的人身体里不可缺少碳水化合物、蛋白质和脂肪,肉类属于蛋白质的一部分,蛋白质缺乏的人容易得低蛋白血症,从而使人的抵抗力下降。药物疗法需遵循医嘱通过药物来提高抵抗力也因人而异。虽然像金银花这样的解表药对所有体质的人都有一定的作用,但阳虚外感的人还需服用黄芪等温阳的药,阴虚的人还需服用玄参等养阴的中药,会更有针对性。同时还需注意药量,比如黄芪补气,但补过了就会上火,抵抗力并没有提高。不同年龄段的人气血不一样,所以给老人和孩子的药量和药效要明显轻于成年人。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