帮你快速找医生

乳腺癌危险因素及乳腺癌风险的评估

2019年08月29日 20363人阅读 返回文章列表

(一)乳腺癌危险因素

1.年龄广东省妇幼保健院乳腺病防治中心连臻强

年龄的增长是乳腺癌发病的重要危险因素,不同年龄乳腺癌的发生率不同。乳腺癌的好发年龄在40~74岁之间。我国乳腺癌患病的平均年龄为45~55岁。但一般认为,40岁以上年龄段的妇女乳腺癌发病风险较大,需要定期进行乳腺检查,做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

2.遗传因素

  乳腺癌的发病是遗传和环境致癌因素相互的结果。乳腺癌人群中,家族性乳腺癌占20~25%,具有明确遗传基因的遗传性乳腺癌占5~10%。乳腺癌的易感基因多位于常染色体,可以通过显性遗传的方式,从父系或母系传递给后代。BRCA1 和BRCA2是目前公认的乳腺癌遗传易感基因,其中BRCA1突变累计乳腺癌发病率高达65~85%,BRCA2突变累计乳腺癌发病率高达40~65%。

3.生殖因素

女性月经初潮早(<12岁)、绝经晚(>50岁)是公认的乳腺癌发病危险因素。资料显示,初潮年龄每推迟1年,乳腺癌发病风险降低5%; 而绝经年龄每推迟1年,乳腺癌发病风险将增加2.7%。这可能与经期长,女性暴露于内源性激素中的时间越长有关。一般认为,第一次足月妊娠可导致乳腺上皮发生一系列变化而趋成熟使其具有更强的抗基因突变能力。流行病学调查发现,未生育或者第一次足月生育年龄大于30岁,乳腺癌发病的风险明显增高。人工流产可能会增加乳腺癌的危险性。哺乳是乳腺癌的重要保护因素,哺乳次数越多,时间越长,乳腺癌发病的危险性越小。

4. 激素水平

性激素是重要的致肿瘤激素,在乳腺癌形成过程中它可以影响细胞生长和增殖。研究显示,性激素水平高者罹患乳腺癌的风险可增加1/5到1/3。这些性激素包括雌性激素(雌二酮、雌酮),雄性激素(雄烯二酮、脱氢表雄酮(DHEAS)以及睾酮)。这是由于过高的雌激素水平对女性乳腺组织的持续刺激作用而导致的。外源性激素的暴露,包括口服避孕药和激素替代治疗,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乳腺癌发病风险。但目前性激素水平和乳腺癌之间的关联机制还不完全明晰,尚需要进行更多的研究。

5.乳腺良性疾病病史

乳腺癌可通过不同的路径发生发展,但一般认为是按照“正常导管上皮--普通型导管上皮增生--不典型增生--原位癌--浸润癌”的模式发生发展。从组织学上良性乳腺病变可分为非增生性病变(乳腺炎、导管扩张等)、单纯增生性病变和不典型增生。非增生性病变不增加乳腺癌的危险性,单纯增生性病变增加1.5~2.0倍发病风险,而不典型增生则是公认的癌前病变,尤其是小叶和导管的不典型增生,可使乳腺癌的危险性增加4. 0~5.0 倍。

6.生活方式

众多研究显示,高脂肪、高热量,低纤维素食品摄入后极易导致饮食营养的不平衡, 引起人体内分泌代谢的改变,增加乳腺癌的发生风险。膳食合理搭配、均衡营养,增加食用新鲜瓜果蔬菜、胡萝卜素、鱼、豆类制品,可减少乳腺癌发病风险。肥胖、体重增加是乳腺癌患病的重要危险因素。研究显示,体质指数 (BMI-Index)每升高5个单位,患乳腺癌的风险就会增加12%。反之,保持适当的身体锻炼,控制或者减少体重可有效降低乳腺癌的患病风险。吸烟可能是乳腺癌发病的危险因素,其发病机制仍不十分清楚。少量饮酒(偶尔饮酒)不影响乳腺癌的危险性,中度饮酒(每日少量)轻微增加危险性,但大量饮酒增加危险性。因此,目前仍然提倡妇女戒烟、戒酒,尽量避免被动吸烟。研究显示,心理社会因素与人体神经、免疫、内分泌系统有关,可直接或间接影响癌症的发生和发展。因此积极参加社交活动,保持良好心态,避免和减少精神紧张因素,是预防乳腺癌的重要内容。

(二)乳腺癌风险的评估

乳腺癌发病风险评估可以筛选出高危人群,进行有针对性的筛查监控,另外对特定高危患者进行干预性治疗,有可能降低乳腺癌发病率。在乳腺癌危险因素研究的基础上,不少研究机构研发有关乳腺癌发病风险的评估模型,这些模型包括Gail、Claus、Tyrer-Cuzick、BRACPRO、BOADICEA等。其中Gail模型在临床中应用最广泛。Gail模型由美国NCI生物统计部的Gail等提出,是基于美国乳腺癌调查组的乳腺癌监测计划(Breast Cancer Detection Demonstration Project, BCDDP) 中超过28万例患者资料的分析论证,目前是美国国立综合癌症网络(NCCN)乳腺癌防治策略采用。该模型由7个评估因子组成,因子内容包括:乳腺癌病史、年龄、初潮年龄、初产年龄、家族史、乳腺活检情况、种族。Gail模型可评估个人5年内及终生的乳腺癌发病风险,认为5年内发病风险≥1.67%则为高风险。其评估模型可在以下网址作评估(http://www.cancer.gov/bcrisktool/Default.aspx)。乳腺癌是多个基因及环境因素共同参与结果,结合流行病学危险因素及遗传生物因素的乳腺癌发病风险模型,将是未来的发展方向。

当前浏览器不支持播放视频,建议使用火狐或者谷歌浏览器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