帮你快速找医生

最新《狂犬病预防控制技术指南》核心知识解读系列(一)

2017年08月22日 9895人阅读 返回文章列表

“狂犬病是由狂犬病病毒感染引起的一种动物源性传染临床大多表现为特异性恐风、恐水、咽肌痉挛、进行性瘫痪等。近年来,狂犬病报告死亡数一直位居我国法定报告传染病前列,给人民群众生命健康带来严重威胁。”

 

解读:狂犬病还真的是我们法定传染病中让人非常棘手的,也让部分群众非常惊恐的一种传染病,就因为其近乎100%的死亡率。 


“狂犬病病毒不耐高温,悬液中的病毒经 56  3060 分钟或 100 2 分钟即失去感染力。脑组织内的狂犬病病毒在常温、自溶条件下,可保持活力 710 天,4 可保存 23 周。狂犬病病毒在 pH 7.28.0 较为稳定,超过 pH 8 易被灭活。狂犬病病毒对脂溶剂(肥皂水、氯仿、丙酮等)、乙醇、过氧化氢、高锰酸钾、碘制剂以及季铵类化合物(如苯扎溴铵)等敏感。1:500 稀释的季胺类消毒剂、45%70% 乙醇、1% 肥皂水以及 5%7% 碘溶液均可在 1 分钟内灭活病毒,但不易被来苏水溶液灭活。”


解读:了解病毒的生物理化活性特征,就能用准确的方法去消灭和破坏病毒了。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