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鼻咽癌跟那个病毒有什么关系?
EB病毒与鼻咽癌发生
EBV病毒是鼻咽癌发生的致病因素,在鼻咽癌相关的非典型增生和原位癌中即可发现EB病毒感染的证据。而在病理诊断明确的鼻咽癌患者中,特别是在组织学为非角化性癌的患者,无论是肿瘤组织还是血浆,均可检测到EB病毒存在。
EB病毒与鼻咽癌筛查
香港中文大学进行了血浆 EB病毒DNA(EBV-DNA)作为鼻咽癌早期筛查标志物可行性的前瞻性研究,该研究共纳入了20174名(均为中国人,年龄范围40~62岁)无鼻咽癌临床症状的受试者并进行随访。所有受试者随访前,均进行外周血血浆 EBV-DNA水平检测,阳性受试者4周后再次检测,若仍显示阳性则进行针对鼻咽的内镜和MRI 检查,以最大限度降低研究结果的假阳性率。研究结果显示,第1次检测发现1112 名(5%)受试者EBV-DNA 呈阳性,4周后复检,发现309名受试者仍呈阳性。而呈阳性的309名受试者中300名接受了鼻咽镜检查,其中275名同时接受了鼻咽部MRI检查,最后经病理检查确诊鼻咽癌34 例,Ⅰ期和Ⅱ期患者占比高达71%,且患者的3年疾病无进展生存率高达97%,均显著优于其他队列研究结果;而血清EBV-DNA 阴性受试者中,仅有1例1年后确诊为鼻咽癌,因此血浆EBV-DNA作为鼻咽癌早期筛查标志物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高达97.1%和 98.6%,是一个简易方便而具有很高推广价值的筛查工具。
EB病毒与鼻咽癌诊断
EB病毒编码的RNA(EBER)是辅助鼻咽癌诊断的重要依据。且血浆EBV-DNA水平越高,提示疾病分期越晚。
EB病毒与鼻咽癌预后
大量研究表明,血浆EBV-DNA水平与鼻咽癌预后密切相关。治疗过程中,EBV-DNA清除快、半衰期短的患者预后更好。治疗后血浆EBV-DNA水平是总生存和疾病无进展生存最重要的预后因素。而EB病毒下降后的再次升高,提示疾病复发或转移。因此。综合考虑治疗全程的血浆 EBV-DNA水平和TNM分期,可更加准确地判断预后,为肿瘤治疗后进展的患者提供早期干预依据。
总之,EB病毒与鼻咽癌有明确的联系,在病程的任一阶段都发挥重要作用。血浆EBV-DNA已成为鼻咽癌最重要的标志物,其血浆水平与肿瘤负荷正相关,在鼻咽癌诊断、治疗、随访监测过程中是不可或缺的检测指标。
作者:杨劲松,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副主任医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