帮你快速找医生

知道抑郁症,你了解“双相情感障碍”吗?

2022年10月24日 1034人阅读 返回文章列表

你好,感谢关注李医生,今天的主题是:

听过抑郁症,你了解双相情感障碍吗?

李医生将用一个典型的临床病例,带大家1-2分钟解读,我们开始吧。


这次走进诊室的

是一位30岁的男性,

戴着眼镜,衣着干净得体,

可面容憔悴,闷闷不乐,

眼神感觉也很迷茫,

像是已经很疲惫的样子,

不知道他到底经历了什么?

身上有些怎样的故事?


这个30岁的男性,已婚,

并且有妻儿,孩子已上幼儿园,

是父亲陪他一起来的,

父亲话不多,

问病史的全程基本很少说话,

在医生询问下为数不多的几次发言,

还被儿子反驳了回去。

我很好奇,

他为何要多次反驳自己的父亲?

为何他的妻子

和母亲没有来陪他就诊?

详细问诊后才知道:

这位患者大学毕业,

英语专业,

病前夫妻感情很好,

近一年夫妻关系不太好,

自己和妻子分房睡,

也不想近距离靠近妻子

朋友不多。


性格内向佛系,

人际关系还可以,

从事教育行业,

5个月前因不能胜任工作,

自动离职。

幼时家里母强父弱,

母亲对自己管教特别严厉(母亲没陪他来看病好像有了答案,应该是他不愿意母亲来)

没有特殊的不良嗜好。

他情感高涨与低落

交替出现5年多了。


5年前开始出现情感高涨,

自己觉得每天精力充沛,

自学3D平面设计

并连续三年

指导大型知名节目表演设计,

晚上能睡三四个小时,

经常接活,认为自己能力强,

状态很好,且感觉不到累。


2年前曾参与了

某大型知名灯光秀展览设计,

期间基本1周都忙于工作没睡觉,

没有重视自己的异常。


1年前开始出现情绪低落,

感心中压抑,压力大,手抖,

觉得对什么都不起来兴趣,

自卑,敏感多疑,

觉得周围人及事情

都在故意和自己作对。

经常和母亲发生冲突,

认为母亲管自己太多,

有一次和母亲发生争执后

情绪激动想要跳楼自杀,

一只脚已挂在窗外后被人救下,

自杀未遂!

期间睡眠差,尚能坚持工作。


5个月前

他因心里难受就离家出走,

在朋友家借住,

期间自己偷偷买药口服自杀,

自己喝了“100多片药,

包括安眠药和其他的药,

还喝了几瓶酒”,

后被朋友及时发现送到医院治疗,

在当地某医院ICU住院治疗7天好转出院。


出院后

有时走路感到身体发抖,

晚上睡眠差,能睡两三个小时,

一个人时耳边能听到声音,

多为熟人的声音叫自己吃饭。

慢慢的给自己说话的声音增多,

有认识的和不认识的,

心里感到烦躁。

有时看东西

也感觉像变形了一样,

有时候在转圈,像变色龙,

晚上时变形更明显,

和妻子原来关系很好

现在有时也会吵架,

近一年无正常夫妻生活。


整天呆在家不想出门,

觉得自己大男人啥也干不了,

觉得对什么都提不起来兴趣,

自卑,敏感多疑,

依然觉得

周围人和事情都故意和自己作对,

对以后不抱希望,

觉得活着没有啥意思还不如死了,

实在是难受的不行了,

就来医院看了。

他以前身体健康,没生过病,

家里人也没有谁得过精神心理之类的病。


分析:

这个30岁的男性患者,

有过明显的“情感高涨、思维奔逸(脑子转的快)、活动增多”,

这是躁狂发作的典型表现。

同时

又存在抑郁发作的核心表现:

“心境低落、兴趣与 愉悦感缺失、精力减少”。

这个患者躁狂和抑郁表现都有,

这次以抑郁表现为主,

且有不想活的想法,

因此诊断考虑:

双相情感障碍目前为重度抑郁发作。


双相情感障碍

也是心境障碍的一种,

它的治疗主要是药物治疗,

急性期可以应用MECT治疗,

对明显的兴奋冲动、自杀观念等疗效确切!

同时辅助一些心理治疗、其他的物理治疗等。

双相情感障碍

也是一种比较容易复发的

精神心理疾病,

因此在第一次发病

就应该正规诊疗!

治疗周期长,

建议服药时间按年计算,

定期找医生复诊,

以便及时发现病情变化,

调整治疗方案,

提高患者治疗依从性,

尽量减少复发,

因为复发就意味着

病情变得严重,治疗变得更棘手。


关于抑郁症、双相情感障碍,今天你学会了吗?关注我,了解更多精神心理健康知识。

(百度搜索:李医生的小角落,了解更多医学健康相关知识)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