帮你快速找医生

精神分裂症的治疗选择

2013年12月27日 8431人阅读 返回文章列表

       活动性精神病是一种威胁生命的状态,其行为常不可测,最危险的是自杀、杀人、自伤和伤人,终致社交隔离和耻辱感。抗精神病药是最快、最有效和最经济的治疗方法,比住院或收容护理价廉,能快速改善症状,缓解病情。为恢复奠定基础。所谓缓解,是指核心体征和症状轻到不足以影响其行为,不再符合精神分裂症诊断标准;所谓恢复,是指症状缓解到可维持正常的心理社会功能,可以参加竞争性工作。

1 功效考虑

1.1 哪种更好 Cochrane组对疗效的再分析发现,比起典型抗精神病药,氯氮平有明显优势,奥氮平和利培酮有中度优势,而奎硫平、齐拉西酮和阿立哌唑则未证明有一致优势。

1.2 哪种最好 精神分裂症病人在服第一种不典型抗精神病药治疗1.5年期间,因任何原因而断药后,换成氯氮平组(平均332.1mg/d)99例的半年断药率(56%)比换成奥氮平(71%)、奎硫平(93%)和利培酮(86%)组为低,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总分下降幅度(18.4分)比奥氮平(7.7分)、奎硫平(1.3分)和利培酮(0.3分)为大。故氯氮平比其他抗精神病药更有效。

1.3 首选药物:在美国,不典型抗精神病药是治疗急性精神分裂症的一线药物,如果既往服典型抗精神病药有效,或病人宁愿服典型抗精神病药,才首选典型抗精神病药;在中国,如果病人经济困难,又以阳性症状为主,可首选典型抗精神病药,如果病人经济宽裕,也可首选不典型抗精神病药,如以阴性、认知、心境症状为主,首选不典型抗精神病药或舒必利。

1.4 长效药物:如果病人反复不坚持药物治疗,可选长效注射抗精神病药制剂。但长效注射制剂数月才达稳态,清除慢,不易调节剂量,故一般不用于急性精神病发作。

2 症状考虑

2.1 阳性症状:阳性症状用典型和不典型抗精神病药的有效;我们的临床经验是,不典型抗精神病药治疗阳性症状的疗效依次为氯氮平>奥氮平>利培酮>齐拉西酮>奎硫平一阿立哌唑。

2.2 阴性症状:继发性阴性症状:阴性症状定义为几种正常能力减退或缺乏,例如,思维无逻辑性(思维畅通性缺乏)、快感缺失(体验愉快能力缺乏)、情感迟钝(情感正常表达缺乏)。阳性症状引起的阴性症状用抗精神病药治疗;抑郁引起的阴性症状用抗抑郁药治疗;焦虑引起的阴性症状用抗焦虑药治疗;锥体外系反应引起的阴性症状可减少抗精神病药剂量,或换成低效价不典型抗精神病药,或加用抗帕金森氏症药治疗;过度镇静引起的阴性症状可减少或撤除相关镇静药物。经过上述治疗后,如仍有阴性症状,则假设为原发性阴性症状。

       原发性阴性症状:精神分裂症反复发作能增加原发性阴性症状危险性,目前尚无有效治疗手段。早年短期试验报告,氯氮平治疗阴性症状有效,但后来长期研究对这种观点持怀疑态度,尽管氯氮平能改善社交和职业功能。其他不典型抗精神病药也对阴性症状有效,可能只是改善继发性阴性症状。不典型比典型抗精神病药:多数研究只是测定阴性症状,不分是原发还是继发。最近一项再分析表明,不典型抗精神药对阳性、阴性和一般精神病理症状的疗效比典型抗精神病药好。一项小型研究发现,利培酮和奥氮平对阳性症状的疗效比典型抗精神病药稍好,对阴性和一般精神病理症状则有中度优越性。

       不典型抗精神病药类相比:早期专家组指出,以阴性症状为主的慢性精神分裂症病人首选利培酮、阿立哌唑和齐拉西酮,次选奥氮平、奎硫平或氯氮平。我们的临床经验是,非镇静性药物治疗阴性症状的疗效依次为阿立哌唑>齐拉西酮>利培酮,镇静性药物因镇静本身就可引起继发性阴性症状,故不能抱太大希望,其中氯氮平受到推崇,奥氮平和奎硫平尚不清楚哪种更好。

2.3 阳性和阴性症状共现:早期专家组指出,如果阳性和阴性症状都突出,首选利培酮、阿立哌唑、齐拉西酮和奥氮平,次选奎硫平或氯氮平。

2.4 认知障碍:认知障碍需非镇静性不典型抗精神病药治疗,我们的临床经验表明,其疗效依次为阿立哌唑>齐拉西酮>利培酮,镇静性药物氯氮平和奥氮平有加重认知障碍的报告,奎硫平较轻。不典型抗精神病药即使对阴性症状和认知障碍有效,效果通常不完全。

2.5 伴发症状:抑郁症状选不典型抗精神病药(如氯氮平、利培酮或奥氮平);激越症状选服镇静性抗精神病药(如氯丙嗪、氯氮平或奥氮平),如不愿口服,非胃肠道使用氟哌啶醇、齐拉西酮和奥氮平;持续敌意、攻击行为或迟发性运动障碍症状首选氯氮平;自杀行为首选氯氮平,次选利培酮、奥氮平和齐拉西酮。

3 不良反应考虑

       典型抗精神病药,特别是高效价典型抗精神病药,其锥体外系反应、迟发性运动障碍和高催乳素血症不良反应较重,而体重增加、高血脂和高血糖不良反应较轻;不典型抗精神病药的锥体外系反应、迟发性运动障碍和高催乳素血症不良反应较轻(利培酮例外),而体重增加、高血脂和高血糖不良反应较重(齐拉西酮和阿立哌唑例外)。故准确地讲,典型与不典型抗精神病药的不良反应是各有侧重,不能笼统地说谁重谁轻,特定个体对哪种不良反应易感,就应避免哪种药物。

3.1 对锥体外系反应、迟发性运动障碍和催乳素升高敏感:应避免高效价典型抗精神病药和利培酮,可选用氯氮平、奎硫平、奥氮平、齐拉西酮或阿立哌唑。

3.2 对体重增加、高血糖或高血脂敏感:应高度避免氯氮平和奥氮平,中度避免奎硫平和利培酮,可以选用齐拉西酮和阿立哌唑。

3.3 对直立性低血压敏感:应高度避免氯丙嗪和氯氮平,中度避免奎硫平,慎用利培酮,可以选用奥氮平、齐拉西酮、阿立哌唑、奋乃静和氟哌啶醇。

3.4 对QTc间期延长敏感:应高度避免甲硫哒嗪和齐拉西酮,中度避免奎硫平和利培酮,可以选用奥氮平和氟哌啶醇。

4 足量考虑

4.1 理想剂量:对多数病人来说,典型抗精神病药的理想剂量是在“锥体外系反应阈值”的界面上,此时疗效好,锥体外系反应轻,超过该剂量则疗效不增加,锥体外系反应加重;不典型抗精神病药(除利培酮外)的治疗量一般达不到“锥体外系反应阈值”。2007年美国医生桌旁参考的抗精神病药治疗量为奋乃静12—24mg/d,奥氮平10~15mg/d,利培酮4~8mg/d,奎硫平300~500mg/d,齐拉西酮40~160mg/d,阿立哌唑10—15mg/d。通常,住院病人比初级门诊病人用量高,慢性病人比首发病人用量高。

4.2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