帮你快速找医生

高度近视患者治疗须知

2015年06月03日 6886人阅读 返回文章列表

一、 高度近视治疗流程


 


二、 近视分类

1. 按近视的程度分类
    1) 轻度近视:小于300度
    2) 中度近视:325度至600度
    3) 高度近视:625度至1000度
    4) 超高度近视:1025度以上

2. 按病程进展和病理变化分类
    1) 单纯性近视:近视稳定,一般在600度以内
    2) 病理性近视:眼轴过长,近视度数逐年加深,伴有进行性眼底病变,可导致严重的视觉障碍;近视一般发生较早,有遗传倾向。

 


三、 病理性近视的临床表现

    1) 近视度数不稳定:近视度数随着年龄的增加不断加深
    2) 眼球突出:由于眼轴延长,眼球前凸
    3) 眼前黑影飘动:因玻璃体浑浊,出现飞蚊症
    4) 眼底病变:常见近视弧形斑,豹纹状眼底,黄斑变性劈裂、裂孔、 出血,视网膜下新生血管,视网膜脱离等。
    5) 视力下降:矫正不到正常



四、 病理性近视的手术治疗

    1) 后巩膜加固术:目的是稳定眼轴,控制近视进展,预防眼底病变加重,保护视力。患者术后矫正视力一般能够稳定或改善,但不能使眼轴缩短,不降低近视屈光度,对眼底已发生的近视弧形斑、豹纹状改变、黄斑劈裂等病变不能逆转。加固术后需要进行屈光矫正,可选择配镜(框架、软镜、RGP)或屈光矫正手术
    2) 屈光矫正术:目前有眼内屈光手术和角膜屈光手术。目的是为了降低近视屈光度,摘掉高度近视眼镜。后巩膜加固术后的患者,一般在1个月以后再次接受屈光矫正术。术式有:有晶状体眼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屈光性晶状体置换术、准分子激光手术等。


五、 哪些高度近视病人需要做后巩膜加固术

    诊断为病理性近视,下列情况之一者:
    1) 因眼轴延长,近视逐年加深(1.0D/年以上)
    2) 眼底病变造成视力损害(戴镜0.6以下)


六、 高度近视矫正手术的选择

1. 有晶状体眼人工晶状体植入术
       将一种特制的“镜片”(有晶状体眼人工晶状体)植入眼内以矫正近视屈光,适合角膜相对较薄,不能行“准分子激光近视手术”的患者,根据人工晶状体植入的位置分为前房型和后房型。
                  


2. 屈光性晶状体置换术
       用一种特制的“镜片”(人工晶状体)植入眼内替换患者自身晶状体,以得到矫正近视屈光的目的,若有并发性白内障,能同时得到治疗,但不能保留自身的调节功能
3. 准分子激光近视手术
       近视度数越高,激光切削的角膜厚度越多,为了手术的安全性,一般1000度~1200度以下的高度近视才适合准分子激光矫正。
   


七、 病理性近视控制和矫正手术的禁忌症

    1) 眼部或全身疾患严重,如青光眼、心脏病等
    2) 对手术缺乏认识和信心,过于忧虑,或对疗效期望不切实际
    3) 术后不能按期随访
    4) 能够接受配镜,一般不建议矫正手术



八、 术前注意事项

    1) 完成门诊各项检查后,提前预约手术和住院手术,上午9点前办理入院手续
    2) 住院当日晨禁食,需做血液化验等检查,女性手术避开月经期
    3) 进行详细的眼底检查,必要时行眼底激光治疗
    4) 全麻手术需术前禁食6~8小时,局麻术前可进少量软食


九、 术后注意事项

    1) 后巩膜加固术后应尽早行眼球转动练习
    2) 前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不要做眼球按摩、揉眼等,避免眼部受压
    3) 注意用眼卫生,避免眼部受伤
    4) 一定要定期复查(电话随访)


十、 术后复查和处理:

       高度近视是终生性眼病,眼底已发生的病变往往要继续加重,或会产生新的病变,为了预防和及时治疗并发症,保障手术安全和手术效果,一定要定期复查,进行必要的处理。
    1) 复查项目:视力、验光、眼压、眼轴、眼底照相、眼前段照相、角膜内皮等
    2) 术后处理:配镜、用药、眼前段激光、眼底激光、再次手术等
    3) 复查时间:一般术后1周、1月、3月、半年,以后每半年左右复查一次,出现视力下降、眼痛等情况及时就诊。(内容转载于中国眼视光网)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