帮你快速找医生

糖尿病也会引起脑中风吗?

2020年02月22日 17223人阅读 返回文章列表

糖尿病也会引起脑中风吗?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老年神经内科

国家老年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华山)

周厚广

 

       2型糖尿病是最常见的老年慢病之一,中国患病人数已接近1.2亿,为世界第一糖尿病大国。预计到2030年,全球糖尿病患病人数将达到4.4亿。糖尿病患者普遍伴发心脑血管疾病,已成为威胁老年人群预期寿命和生活质量的最严重问题之一,是糖尿病患者致死、致残的最主要原因。流行病学研究证明,糖尿病可使心脑血管病患病风险增加约2-4倍,而脑卒中已成为我国成年糖尿病患者最主要的致死、致残原因。脑卒中俗称“中风”或“脑血管意外”,是一种急性脑血管疾病,是由于脑部血管突然破裂或血管阻塞导致血液不能流入大脑而引起脑组织损伤的一组疾病,包括缺血性卒中和出血性卒中。

 

一、“中风”已成为老年人“第一杀手”

       目前中国脑卒中的平均发病年龄为63岁,比欧美国家整整早了10年!根据2015年中国卒中协会首次发布的中国卒中流行报告显示,目前我国每年新发脑血管病患者约270万,每年死于脑血管病的患者约130万,每12秒就有一人发生脑卒中,每21秒就有人死于脑卒中,脑卒中位居中国居民第一位死因,引起脑卒中的危险因素包括年龄、肥胖、吸烟、高血压、糖尿病、动脉粥样硬化、冠心病、高血脂、心房颤动、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等,这些都会增加脑卒中的发病风险。     中风的最常见症状为一侧脸部、手臂或腿部突然感到无力,猝然昏倒、不省人事,其他症状还包括突然发生口角歪斜、半身不遂、说话或理解困难、单眼或双眼视物困难以及行走困难或失衡等。根据神经功能障碍的轻重和症状持续时间分为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可逆性缺血性神经功能障碍和完全性卒中,三种类型的卒中症状依次加重。

       老年人在脑卒中发生前可能有一些预兆,警示我们预防中风的进一步发展,预警症状包括:1)头晕,特别是突然感到眩晕;2)肢体麻木,突然感到一侧面部或手脚麻木,有的表现为舌头或口唇麻木;3)短暂性吐字不清或讲话困难;4)肢体无力或活动不灵;5)与平时不同的头痛;6)不明原因突然跌倒或晕倒;7)短暂意识丧失或个性和智力的突然变化。8)全身明显乏力,肢体软弱无力;9)恶性、呕吐或血压波动;10)近期处于嗜睡状态;11)一侧肢体不自主抽动;12)双眼突发视物不清。

 

二、糖尿病如何导致“中风”?

       2型糖尿病患者普遍存在血糖增高,胰岛素分泌不足和(或)作用缺陷,其慢性并发症可遍及全身,包括大血管病变、小血管病变、神经系统并发症以及糖尿病足等。心脑血管疾病是其最严重的并发症,后者的发病机制及其影响因素极其复杂,包括遗传、胰岛素抵抗、高胰岛素血症等,最主要的病理基础是动脉粥样硬化,主要表现为动脉壁内胆固醇累积,导致粥样斑块形成和血管狭窄发生,这些粥样斑块破裂可导致血管闭塞,累及全身动脉血管,其中以脑动脉、冠状动脉和主动脉最为多见,从而引起脑卒中、心肌梗塞、心绞痛及外周动脉血栓等多种血管疾病。

       同时2型糖尿病特有的高血糖和胰岛素抵抗均可影响血管内皮功能,使血管病变提前发生,加速细胞衰老,同时累及多支动脉,从而进一步加重糖尿病患者血管内皮功能紊乱,且胰岛素不足使葡萄糖转化为脂肪,葡萄糖的贮存量减少,大量脂肪被分解成甘油三酯和游离脂肪酸,尤以血清胆固醇增加更为显著,以致造成高脂血症,加速糖尿病患者的动脉硬化,导致各血管并发症的发生发展。

 

三、糖尿病患者“中风”的预防

1.脑卒中预防的意义

       世界各国脑卒中的防控经验表明,针对脑卒中的危险因素采取预防措施,可有效避免脑卒中的发生,对已发病的病人可控制其危险因素,从而降低脑卒中的发病率、致残率、死亡率及复发率,最终提高人群的生活质量。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脑卒中病人及其家属已不再满足于保住性命,而是更希望疾病导致的功能障碍能够恢复或有所改善,进一步提高生存质量,并能够回归家庭和社会。因此,需要更加积极有效的措施预防卒中发生及复发。同时,基于现代人的生活方式所导致的脑卒中发病率逐年增加,以及发病后的高致残率现状,有效的预防措施可帮助没有患病的人群减少脑卒中的发生率,以保持身体健康。   

 

2. 如何预防糖尿病患者“中风”?

2.1 一级预防

       一级预防主要针对从未患过脑卒中的病人,即通过指导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预防脑卒中的发生。对于一级预防,促进公众健康教育是必要的。加强人群的公共卫生教育,教育公众养成良好的健康习惯会大大降低脑卒中的发生率。对于糖尿病患者的一级预防,就是预防糖尿病患者发生脑卒中,包括生活方式的改变(戒烟限酒、适当运动、合理饮食等),控制血压在正常范围(140/85mmHg以下),监测并调控血脂,避免高脂血症的发生。更重要的是血糖管理,对多数成人HbA1C控制目标是<7%,而对于年龄<65 岁、糖尿病病程较短、预期寿命较长(>15年)、降糖治疗无明显低血糖及超重肥胖患者无体重增加等其他治疗不良反应的患者,建议更严格的HbA1C目标(如<6.5% )。较为严格的血糖控制,有利于预防微血管并发症的发生,但是对于年老、独居、有较多伴发病的高危人群,使用多种降糖药物包括胰岛素在内仍然血糖难以达标者,较宽松的HbA1C目标(如>6.5%)也是较合理的。      2.2二级预防

       二级预防的关键在于识别首次脑卒中的发病机制,不同的病因应首选不同的二级预防策略。对于首次脑卒中的病人,应该进行心脏、脑血管、血液方面的评价,以识别其所有脑卒中危险因素,有助于制定二级预防策略,同时住院期间也是启动脑卒中二级预防的最佳时间。

       对于糖尿病患者,血糖管理仍然是预防再次发生脑卒中的重点,控制目标同一级预防。但是糖尿病的管理并非盲目的以血糖控制为中心,应以降低死亡和改善生活质量为目的,以保护血管为中心。因此在控制血糖的同时,必要时使用抗血小板药物(主要是阿司匹林或氯吡格雷),更要严格的监测血压和血脂,合并高血压、高血脂时联合使用降压、调脂药物

 

四、“中风”后合并症的护理

1. 压疮

       脑卒中严重者需要长时间卧床,因此临床中应适时协助患者更换体位,加强受压部位皮肤的清洁护理,勤换衣裤、床单、被褥等,避免褥疮的发生。若已经发生褥疮,应采用软枕、海绵等架空患者骨突部位,减轻压迫。另外,积极协助尿失禁者勤换尿片,尽量减少皮肤受感染的机会,可起到综合预防压疮并发症的效果。

2. 肺部感染

       不良环境刺激、意识障碍、误吸、排痰能力减弱及侵入操作等均可诱发脑卒中患者发生肺部感染并发症。若发生肺部感染,应使用抗生素治疗,并行痰培养,对于顽固感染,针对病原菌使用敏感抗生素治疗。同时临床护理中,保持环境清洁,保证空气流通,误吸高危患者应予以鼻饲饮食,保持患者口腔清洁,加强排痰,保证呼吸道通畅,避免肺部感染发生。

3. 尿路感染

       嘱患者多喝水,大小便后擦洗干净,勤换内衣,保持会阴部干燥、清洁。对于留置导尿患者,应定期更换导尿管,加强尿道口清洁护理。同时针对出现尿频、尿急及尿痛者,应警惕尿路感染的发生,及时做尿培养和药敏试验,针对性给予抗生素治疗。

4. 下肢静脉血栓

       脑卒中造成的活动能力受限是引起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的主要原因。临床护理中,一方面帮助患者作肢体按摩改善下肢血液循环,另一方面适时抬高下肢20°-30°,使用弹力袜,指导患者肢体主动和被动运动。针对昏迷患者,应帮忙患者下肢肌肉做挤压运动,以促进下肢静脉回流。

5. 脑疝护理

       密切监测脑卒中患者的生命体征,一旦出现频繁呕吐、剧烈头痛、烦躁不安、嗜睡及瞳孔放大时,应警惕脑疝的发生,及时帮助患者建立静脉通路,及时给予脱水降颅压治疗,保持呼吸道通畅,必要时手术治疗

6. 卒中后康复

       80%以上脑卒中患者遗留有不同程度的功能障碍,需要适当的康复治疗,康复治疗的有效实施是最大程度恢复脑卒中功能的重要手段,必须循序渐进。可根据患者病情选择在床边或转康复医学科进行康复治疗。脑的可塑性是终生存在的,因此脑卒中康复治疗是一个长期过程,尽早康复介入以及持续的“接力”性康复,为患者脑功能最大程度恢复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