帮你快速找医生

深部浸润型子宫内膜异位症

2018年02月08日 10136人阅读 返回文章列表

创建人: 曾海 主任医师 重症医学科 重庆市北碚区中医院 审核人 专家委员会 提交时间 2018-02-07 16:25:15

 

疾病基本属性

对应ICD-10疾病:痛经

别名:暂无

英文名:deeply infiltrat⁃ing endometriosis

发病部位:阴道

症状:痛经慢性盆腔疼痛

就诊科室:妇科

多发人群:青壮年女性

并发疾病:不孕

治疗手段:手术药物辅助

是否遗传:不确定

是否传染:

 

疾病介绍

深部浸润型子宫内膜异位症指病灶浸润深度≥5mm,包括位于宫骶韧带、直肠子宫陷凹、阴道穹隆、阴道直肠隔、直肠或者结肠壁的内异症病灶,也可以侵犯至膀胱壁和输尿管。

 

疾病知识

 

症状

  1. 深部浸润型子宫内膜异位症病灶形态极为丰富,临床表现不仅涉及到累及的器官、病灶的大小和数目,还与病灶浸润深度密切相关。

  2. 可深部浸润型子宫内膜异位症以位于膀胱子宫陷凹、直肠陷凹和盆腔侧壁,但主要位于直肠陷凹如子宫骶骨韧带、子宫直肠陷凹、直肠阴道隔、阴道穹窿、直肠或者结肠壁。

  3. 这类病灶常深深地隐藏在腹膜后部位。痛经、慢性盆腔痛、性交痛以及排便痛等症状与盆腔内异症病灶的部位和浸润深度有关,位于盆腔后部的深部浸润病灶以及子宫直肠窝封闭与疼痛症状关系密切 。不

  4. 同的深部浸润型子宫内膜异位症类型与特异性的疼痛症状有关,如子宫骶骨韧带深部浸润型子宫内膜异位症与性交痛、肠管深部浸润型子宫内膜异位症、阴道深部浸润型子宫内膜异位症。

 

病因

1.种植学说:经血逆流,内膜种植。月经期,经血从宫口、阴道排出体外是顺流而下,但是有小部分经血或因其他原因夹杂着脱落的子宫内膜碎片,由输卵管道流入腹腔,种植在盆腔脏器的表层形成子宫内膜异位病灶。

2.良性转移:血液、淋巴良性转移。这是一种较为罕见的发病原因。

3.医源性的内膜移植;这是一种人为造成的使子宫内膜移植到某些部位,多见于剖宫产术,早期中期妊娠行刮宫术,分娩时行会阴侧切术,人工流产术等过程中。

4.免疫防御功能缺陷 随经血逆流至腹腔的子宫内膜,如同一种异物,会激活身体内的免疫系统,动员出大量的免疫细胞及体液围歼消除,假如体内免疫功能缺陷,就会发展成为子宫内膜异位症。

5.遗传因素 子宫内膜异位症具有一定的遗传倾向和家族聚集性,有家族病史的人患此病居多。

 

检查

1、妇科检查

2、超声检查

3、核磁共振检查

4、腹腔镜检查

5、钡餐造影和静脉肾与造影

6、血清 CA125 水平检测

 

诊断

  1. 深部浸润型子宫内膜异位症诊断的主要信息来源于病史及临床症状,其中,严重痛经和深部性交痛具有深部浸润型子宫内膜异位症诊断价值,不孕或生育低下病史(约30%)、盆腔痛(30%-50%)、口服避孕药致疾病延误以及卵巢囊肿(尤其是复发患者)也是深部浸润型子宫内膜异位症术前诊断的主要信息。

  2. 此外,妇科检查、超声、核磁共振(MRI)、腹腔镜和影像学检查也是临床中常见的诊断方法。

 

治疗

  1. 深部浸润型子宫内膜异位症治疗方法主要为手术治疗,因为手术可以完整、完全地一次性切除DIE病灶。而腹腔镜容易进入腹膜后间隙,又有放大作用,对辨别病灶具有优势,因此,目前主张腹腔镜下处理深部浸润型子宫内膜异位症,腹腔镜是手术治疗的首选方案。

  2. 药物治疗多为辅助治疗,常用药物包括避孕药、孕激素、GnRh-a治疗以及中医中药治疗等。

 

预后

由于本病常累及直肠、输尿管以及膀胱,盆腔粘连重,手术难度较大,易导致邻近器官的损伤。

手术后主要的并发症有膀胱或直肠穿孔、瘘管、狭窄、梗阻、盆腔感染以及局部神经损伤引起的功能异常。

 

预防

1.对晚育妇女,尤其是伴有痛经者,应尽早生育。

2.已有子女或暂无生育计划的女性,若有痛经,可选择口服避孕药,即可避孕,又可减少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发生。

3.月经期间,禁止一切激烈的体育运动及重体力劳动;经期避免性生活;尽早治疗宫颈黏连等并发经血潴留的疾病。

4.防止医源性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发生。

 

健康问答

影响深部浸润型子宫内膜异位症手术后复发的因素有哪些?

年龄是主要因素,一般>35岁的复发较多;肠道是否切除是重要因素;过去是否进行手术治疗是关键因素;以及手术后是否妊娠;病灶的部位与数量;病灶是否完全切除等。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