帮你快速找医生

最新《狂犬病预防控制技术指南》核心知识解读系列(二)

2017年08月22日 12242人阅读 返回文章列表

“不同型别狂犬病病毒的致病性不同:在犬、猫等哺乳动物中传播,也称「街毒」的狂犬病病毒毒力很强,感染后一旦出现临床症状,病死率几乎 100%,是世界上病死率最高的传染病;而在蝙蝠中传播的狂犬病病毒毒力相对较弱。”


解读:没想到吧,除了犬和猫,蝙蝠也能传染狂犬病病毒!


大多数人间狂犬病病例是由于被患狂犬病的动物咬伤所致,少数是由于被抓挠或伤口、粘膜被污染所致,因移植狂犬病患者捐赠的器官或组织发病也偶有报道,但病毒不能侵入没有损伤的皮肤。


嗜神经性是狂犬病病毒自然感染的主要特征,病毒的复制几乎只限于神经元内。病毒最初进入伤口时,不进入血液循环(通常在血液中检测不到狂犬病病毒),而是在被咬伤的肌肉组织中复制,然后通过运动神经元的终板和轴突侵入 外周神经系统。 


人间狂犬病潜伏期从 5 天至数年(通常 23 个月,极少超过 1 年),潜伏期长短与病毒的毒力、侵入部位的神经分布等因素相关。病毒数量越多、毒力越强、侵入部位神经越丰富、越靠近中枢神经系统,潜伏期就越短。


解读:狂犬病病毒是嗜神经性的,是沿着神经系统入侵到人的中枢神经系统,而不是通过血液循环,因此潜伏期的时间还是相对比较长的,这就给之后的疫苗接种主动免疫赢得了足够的时间。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