帮你快速找医生

寒露时节,生活中的小细节,不注意可能会致命

2017年10月09日 8863人阅读


有一句俗话说的好:“白露身不露,寒露脚不露”。2017年10月8日10时22分,随着寒露时节的到来,天气开始由凉爽转向寒冷。寒露的意思是气温比初秋时更低,地面的露水更冷。所谓一场秋雨一场寒,接连几天的雨已经让我们体会到了秋天的寒冷,真的是“有一种冷叫做忘穿秋裤”。


古话说得好“春捂秋冻”,几乎每个人都知道这句谚语,“春捂秋冻”说的是春天不要急于脱掉棉衣,秋天不要见冷就赶紧加衣,要慢慢适应寒冷的刺激,增强自身机体对寒冷的耐受性,以便应对冰冷刺骨的冬天。随着寒露的到来,昼夜温差开始变大,昼短夜长,气温高的时候人的毛孔张开来散热,气温一降人的毛孔需要闭合起来防止着凉。如果过早把厚衣服穿上,毛孔会因为受热而继续张开,如果突然降温,寒气就容易透过毛孔侵入人的机体。所以,人在秋季需要适当地冻一冻。


但是“秋冻”是有讲究的,不是所有人都适合,切勿被寒邪击中要害。比如说易患感冒、咳嗽、气喘等呼吸系统疾病的患者,寒露时节不易“秋冻”,因为一旦身体受凉了,会诱发或加重呼吸系统疾病;还有一些平时容易腹泻、胃痛、消化不良的患者,也不宜“秋冻”,以免天气变冷,腹部受凉,诱发胃肠道疾病;患有妇科疾病的经期女性,也不宜“秋冻”,以免诱发痛经、月经不调和其他妇科疾病。此外,腰腿疼痛、肩周炎、骨关节炎等风湿骨病,更不宜“秋冻”,很多关节炎患者一遇天气变冷,关节就开始疼痛,这类人就应该注意及时保暖了。


除此之外,不能受冻的人群还包括:心脑血管疾病患者、糖尿病患者、风湿病患者等。如果这些人盲目的“秋冻”,很可能会加重病情,尤其是心脑血管患者感受寒邪后,很容易诱发心梗和脑卒中,严重时可危及生命。对于常人来说,这并没有影响,但对于那些平素就有高血脂,血液粘稠度高的人来说就有很大危险了,因为这类人群平时气血运行就比常人缓慢,天冷之后会越加明显,尤其是夜间阴气最重的时候,会更容易突然引发脑血管堵塞而导致中风。除此之外,有冠心病的人也同样会随着气温下降,更易诱发心绞痛或心梗。所以告诫广大心脑血管患者,寒露时节后,早晚出门务必添衣保暖,以免受冻着凉。


进入寒露后,请不要再盲目“秋冻”了。寒露后夜晚温度会降得更低,一定要特别注意保暖,早上出门记得添加衣物。所谓“脚冷冷全身”,全身若冷,机体的抵抗力就会下降,病邪就会乘虚而入,所以一定要注重足部的保暖,每天睡觉前可以用热水泡个脚,既可预防疾病,增强免疫力,还能使血管扩张、血流加快,改善脚部血液循环,缓解自身疲劳,让人有种舒畅感。

(文中配图均为资料图,仅供参考) 

(作者 张健,山西中医药大学研究生、执业中医师)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