帮你快速找医生

老年性痴呆容易与哪些疾病混淆?

2020年10月28日 8703人阅读 返回文章列表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生活质量的不断提高,世界人口的平均寿命逐渐延长,有专家预测,至2050年中国60岁以上的老龄人口将达到国内人口总数的1/3左右。阿尔茨海默病,也就是常说的老年性痴呆,在我国60岁及以上患者群体中的发病率高达6.3%。老年性痴呆是一种由中枢神经系统退化引发的慢性疾病,起病隐匿、病程缓慢,主要表现为患者出现不可逆转的记忆力下降、认知功能下降、在早期部分患者变化不明显,会出现沉默少语、不愿与人交流等现象,晚期可出现精神障碍、性格改变和语言障碍。然而,老年人出现记忆力下降并不一定就是老年痴呆,需要与以下疾病相鉴别:
1.老年抑郁症:也称假性痴呆,是一种老年人常见的心理疾病。在我国的发病率为2.2%~2.8%,女性多于男性。老年抑郁患者大多情绪比较低落,且长期处于这种低落的状态,兴趣减少,待人冷淡,常常用“心里不舒服、心里难受,没有意思”来表现对外界事物的淡漠感,可伴有后悔和绝望等情绪,老年抑郁患者容易出现记忆困难、反应迟缓,但通过耐心交流可以发现患者对事情的细节还是可以回忆的。抑郁症患者通过正规抗抑郁药物治疗,记忆力可以在短时间改善,容易与老年痴呆鉴别。
2.额颞叶痴呆:额颞叶痴呆是一种因大脑前额叶或颞叶前部进行性退化而导致的认知行为障碍综合征,是仅次于阿尔茨海默病、路易体痴呆的第3种痴呆类型。早期出现性格改变,冷漠,懒惰,兴趣丧失,消极,缺乏主动性,缺乏同情心,可以有强迫行为如反复计数、踱步、鼓掌,饮食过量或饮食习惯改变,但空间定向及记忆力保存良好,晚期出现认知障碍和记忆力减退,额颞叶痴呆发病年龄常见于45~65岁之间,是引起年轻型痴呆(<65岁)主要类型。
3.路易体痴呆:主要表现为进行性痴呆,认知功能障碍呈波动性,并有类似帕金森样的症状。患者记忆力有时清楚有时糊涂,在很短的时间内表现的像两个完全不同的人,前一天可以不记得老伴已经过世,后一天可能就完全记起来,还能描述详细的情况。患者可出现反复发作的视幻觉,视幻觉表现为非常生动,患者可以活灵活现地描述看到的不存在的画面,比如天花板上有个穿着红衣服的小孩,或是窗外有人在与其说话等。患者可以出现双侧对称性的运动迟缓,肌强直,步态异常等,在诊断中既要与老年性痴呆鉴别,也要注意与帕金森病合并痴呆鉴别。
4.血管性痴呆:是由于脑梗塞与脑出血引起的认知功能障碍,在发病前有比较明显的中风病史,或是在中风后记忆力下降更加明显。可以表现为记忆力减退及执行力障碍,多伴有情绪不稳和情感脆弱,常为一些琐事而流泪或激动。患者自我生活能力下降,但人格保持良好。血管性痴呆多见于60岁以上的老年人,男性多于女性,患者大多有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等动脉硬化的高危因素。
5.甲状腺功能低下:甲状腺功能低下典型的临床表现包括全身代谢降低,如疲乏、行动迟缓、嗜睡、智力减退、浮肿面容、贫血、下肢水肿、脉搏缓慢等。部分甲状腺功能减退症患者在典型症状出现前可能会出现智力损害,包括注意力、记忆力、语言表达能力、计算力、理解力、工作记忆、模仿能力和操作能力的下降。因此对于出现智力下降的中老年患者,应该注意排除是否存在甲状腺功能低下。
6.帕金森病:30%的帕金森病患者晚期可伴有记忆力减退,但帕金森病早期主要是运动功能受累,包括静止性震颤、肌强直、运动迟缓和姿势步态异常。手和脚的震颤常常是首发症状,静止时出现或者更明显,运动时减轻或停止,活动病人的关节部位发现阻力较高,姿势及步态不稳,起步及止步困难,面部无表情,面具样面容等,因此与老年痴呆相鉴别。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