帮你快速找医生

陈发展的发布

  • 那些情绪不稳定的少年

    发布时间:2022-08-05

    文:陈发展——她只有16岁,生病已经多年1年前来过我的门诊,我告诉她和妈妈:你不是双相障碍,也不是抑郁症,可以被诊断为边缘型人格障碍,建议逐渐减少药物,以心理治疗为主她见我的时候,每天服用的药物有:文拉法辛150毫克,舍曲林100毫克,拉莫三嗪200毫克,喹硫平400毫克,阿普唑伦片08毫克她从13岁开始出现控制不住去想别人是不是不喜欢自己,然后就特别烦躁、...

  • 问题孩子的父母类型

    发布时间:2022-03-19

    文:陈发展——█ 那些困难重重的家庭他们在我这里接受了三年的药物和心理治疗,孩子的症状有了很大的改善,但是依然无法迈入校门这位母亲很是无奈:陈医生,我们家是不是你这里最难的家庭了,有没有和我们家女儿一样真的不能再上学的孩子 —— 他从十五岁开始拒绝上学,并多次用刀片割伤自己的手腕这个年青人在家呆了十年,走遍了大半个中国求医问药,两年前来到我这里他在年少时企图...

  • 顺阳是一名10岁的男孩,近几个月总是反复说自己肚子疼,严重的时候会躺在客厅的地板上打滚,以至于无法正常去上学爸爸带顺阳去了儿童医院,做了各项检查,均未发现有躯体方面的病理性变化顺阳被转诊至心理科就诊心理科医生进一步了解顺阳的病情发现,他最近半年常感到心神不宁,而且容易不耐烦爸爸也反应孩子最近几个月的脾气变差了,比以前粘人,总是希望有人陪他,害怕单独睡觉顺阳被...

  • 精神科医生最不愿听到的十句话

    发布时间:2021-05-30

    █ 精神科医生最“不愿”听到患者这样说……1医生,只是和你说说话,为啥要收钱2医生,快点让我儿子去上学(上班、结婚、成绩好)3医生,加个联系方式吧,心情不好的时候找你聊聊4医生,这个药都吃好几天了,为啥我还是心情不好5医生,你会得精神病吗6医生,你能陪我去逛街吗我给钱!7医生,我喜欢上你了!8医生,你和那些人是一伙的吧9医生,你猜猜我心理是怎么想的10我没病...

  • 文:陈发展——原生家庭是指我们出生或长大的家庭,那里有我们的父母或兄弟姐妹核心家庭是指我们与伴侣或孩子一起生活的家庭这是两个家庭,又是一个家庭!当核心家庭出现问题时,往往可以在原生家庭中寻找到线索和踪迹为何我们无法摆脱原生家庭对我们的影响,尤其是那些伤害性的影响呢美国著名家庭治疗师伊凡·纳吉将这一影响称之为“无形的忠诚”:新家庭的人际关系的本质是建立在代代相...

  • 父母如何把孩子养成精神病

    发布时间:2021-01-29

    臣臣这个月又发病了三次一次是拿刀要砍母亲,最终砍碎了茶几一次是用拳头打伤母亲的鼻梁,留下一片乌青最近一次臣臣没有伤人,而是突然眼睛上翻,全身颤抖,大叫大喊了好多分钟,然后自己睡去臣臣是一个十五岁的男孩,曾被医院诊断为精神分裂症,已经两年没有再去过学校,服用抗精神病药物治疗我修改了他的诊断为:分离障碍,把抗精神病药物减量到最小臣臣的发病情景几乎都与母亲有关,而...

  • 3年前我在德国汉堡大学附属医院精神科访问学习时,参与了一个旨在培训曾经罹患精神病的患者成为康复陪伴者的项目他们认为患病本身也是一种资源,这种病痛的体验可能有助于更好地理解其他患者今天整理曾经的访学资料,再次拾起项目的参考手册,认真阅读了一番,还是很有感触参考该项目的资料,和大家分享一下德国人是如何理解精神病,专业人士是如何向大众传播心理健康知识的█ 精神病,...

  • 什么样的孩子容易出现心理问题

    发布时间:2020-12-05

    心理门诊中,我们常常会用循环提问的方式来呈现家人对孩子问题的不同理解:“爸爸是怎么理解儿子的困扰的”有些父母会很容易反省和自责:应该是我们家庭的问题,我们没有太多时间照顾孩子或者,我们家庭关系不好,影响了孩子父母的反省的确可以让孩子放松下来,获得喘息和修复问题的机会但是,父母的自责和过多承担责任,有时候也会被孩子利用,成为他们掌控父母,获取自己利益的突破口这...

  • 抑郁症和双相障碍同属于重性精神障碍,二者有完全相同的抑郁表现,所以非常容易被混淆和误诊,但是他们的治疗方案却完全不同 抑郁症,以情绪低落、兴趣减退、快感下降或丧失为主要表现,同时伴有精力下降、失眠或睡眠过多,食欲下降或增加,消极自杀的想法或行动,自我评价低或自责自罪等上述症状持续14天以上,显著影响生活和工作,即可诊断为抑郁症 双相障碍抑郁发作的诊断标准...

  • 孩子不良行为背后的家庭因素

    发布时间:2020-12-04

    文:陈发展上周门诊,一位妈妈质问我:如果你的女儿像这个样子,你也会说不是她的错吗 她的女儿13岁,不愿意去上学,反复用刀片割伤自己的手臂,两次自杀未遂,被诊断为抑郁症,服药2个月没有任何好转妈妈心急如焚,责怪女儿不够坚强 另一位妈妈在儿子独自就医半年后,终于出现在心理科诊室她的儿子35岁,被医生诊断为双相障碍,病情一直未有明显好转这位妈妈对医生的诊断颇为...

1 2